服務學習心得— 清華大學廖思瑜

早在網路上選填服務學習的項目時,我就對這份選修有相當多的想像。我想像自己會不會是普通的志工只是去幫忙掃地?還是一個去坐在那邊幫忙檢查功課的大學生?結論是,兩者我都猜錯。

印象尤深,當我正在躊躇自己是否真的能傾心投入教育,也不確定這個服務歷程對我來說究竟會是開啟教育之職的明燈,還是生涯規劃裡的冥燈。直到踏入基金會那一刻,雖然面帶熱情的微笑,實則我腦海裡仍揮之不去:「能當個好老師嗎?」、「我願不願意過這種生活?」這一類的聲音。

然而,在課業輔導過程中,我發現一個課後安置的輔導老師需要做的,不僅是顧好孩子的課業就足夠,更要從平時的對話細節、舉止互動中,教導孩子什麼才是正確的。此時,我似乎已下定決心要投入教育,因為我有了一個新的問題:我要教什麼「正確的」東西給孩子?

從這個問題促使我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一路跌跌撞撞走到18歲,我的父母一直都讓我衣食無虞的快樂成長,從小學了很多樂器,學了現在讓我悠遊於知識間的英文,更幸運的,是我踏入一間讓我能大膽嘗試自己的中學,並在那6年的黃金時期,找到我微小的興趣與目標。所以,我該如何讓這群孩子也感到幸運?讓他們在我短暫的服務學習之後仍然擁有探索這個世界的勇氣?

愛爾蘭詩人葉慈曾說:「教育是點燃一把火,而不是注滿一桶水。」在服務幾次後,我的問題也半推半就有了解答,雖然小朋友的聲音分貝時常震耳欲聾,細數教室內需處理的大小事也能被形容成兵荒馬亂,但從孩子們身上我看見沒有任何侷限的可能性,他們還不用擔心學測,他們還不用擔心被審資料,也因此他們還有時間可以玩得很精彩。當然,在實踐我自身教育理想的同時,亦須顧及志工合約上的種種細節以及現實可行性的考量,我嘗試在與孩子們的對話過程中加入一些引導、一些創新,期盼能對他們有所幫助。

大家都說:「養兒方知父母恩。」來這裡擔任課輔老師之後我才理解:「為師方知老師恩。」套用那句很老的話,我發現自己學到更多。慶幸自己放棄了與系上同學一同進行的服務學習,而來到漢慈公益基金會。我不知道我接下來的服務過程會有什麼事情在等待我,可是我會盡我所能,因為我始終相信,世界會很溫柔的對待努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