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個手心向下的人

老師:「他拿我的東西」

老師:「我的東西不要分給他」

老師:「我才不會幫他 因為他也都不幫我」。

在教室裡面,有時候這樣的聲音,會在耳邊響起。

如何讓孩子成為懂得付出與感恩回饋的人,如何讓孩子將付出與感恩內化心裡呢? 這是很抽象的意境,平日的耳提面命是否深植孩子們的心中,而非老師說老師的、孩子做孩子的?

今年暑期班活動,為了讓孩子將老師平日的教導付諸行動,安排兩場次的社區服務,讓孩子們到新竹市榮譽國民之家及伯大尼養護中心進行長輩關懷服務。

與榮民之家的長輩進行2個互動遊戲。傳橡皮筋時,相互提醒「把橡皮筋傳給爺爺奶奶,不要傳給同學,不然我們會輸啦!」,當橡皮筋傳到長輩手上會跺腳的等待,傳到同學手上時會大喊快點!孩子們的快動作與長輩的慢動作形成明顯的對比,但大家發揮了團結合作,氣氛和樂融融。

玩拼圖時,會與爺爺奶奶分工一起完成,爺爺奶奶總會適時救援將拼圖拿給孩子們,孩子們眼明手快的把拼圖放在對的位置,遊戲過程與長輩互動漸漸

找到最佳方法,互動起來自然說得開心愉快。

到達伯大尼養護中心,因為有了上一次與長輩的相處,所以這次與長輩互動顯得更自然無距離,安排孩子們為長輩捏捏肩膀按摩,孩子們可以找到要自己陪伴的阿公阿嬤,並站到他們的身邊進行按摩與談天。許多孩子們對與長輩的互動不感到害怕,還會主動詢問:阿公我可以幫你按摩嗎? 阿嬤你要按摩嗎?

伯大尼養護中心的院長分享,長輩們都很喜歡小孩子來看看他們,有時候什麼都不用做,單純地陪伴她們就會很開心。院長的這些話,在我們要離開的時候,獲得了驗證,許多孩子們跑來跟老師說:「老師,那個阿嬤哭了,我跟他說我下次會再來」。

從孩子們的分享看見,他們開始學會關心身旁的人!

感恩回饋的種子逐漸發芽

漢慈與您一起陪伴關懷需要的長輩、兒童、青少年